齐达内在马赛凹凸不平的地面练就回旋绝技,内马尔在巴西的海滩练成盘带和平衡。有人说,环境可以养成球员,但最近看了不少中国孩子在楼顶足球场踢球报道,难道他们从小就要养成一脚打飞机的功夫?
根据体育总局发布的《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》,足球场在过去十年只建了7100个,而且还包含五人制足球场。再怎么提倡大力发展,球场才是这项运动基础。而如今,我们的球场不但少,而且贵。
《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》是体育总局统计2003年至2013年这十年间的体育场地数据变化情况。虽然不是精确数据,但基本反映过去十年的情况。也许看一下这些发展数据,也能理解为什么孩子们会在天台踢球。
在82种体育场地排名中,数量最多的是篮球场,有59.64万个,占体育场地总数量的36.32%,依次排名是全民健身路径、乒乓球场、小运动场、乒乓球(房)。如果从面积算,排名前五名依次是小运动场、篮球场、田径场、体育场和城市健身步道。
从这个数据里,可见发展足球的口号,正如那些建在楼顶的足球场一样,还属于空中楼阁。这份数据是十年更新一次,过去十年里,新增加足球场建设仅仅7100个,而篮球场地却建了47.69万个。
而且这7100个足球场,面积只有2136万平方米,也就是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不是标准11人足球场,包括了7人制和5人足球。
总局的大数据对于个体来说缺乏直观概念,有人曾经算过,在北京如果热爱踢球,每年的花费要大致在3016元,人平均踢一场球的花费是58元。在网友的回帖里,有位长春的网友说:长春踢球,文化广场为首,几乎周六周日从早到晚全部包场,平日也是人满为患,包场600俩小时。其他都是在大学包场,不仅花钱,还非常远,开车就得一小时。
按照体育总局的数据,人均健身面积达到了1.46平方米,这大概都是那些健身路径拉起来的数据。笔者也见过广州亚运会在郊外建设的那些单车路径,其实平时利用率极低,也只有周六、日有些骑行爱好者,但这也会被列入平均面积里吧。
城市内的体育活动场所,不仅相对人口来说不足,而且价格不菲。按照体育局发布的数据,体育健身场地的管理者,行政机关、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,在数量上要占去50%,面积上却占据近85%。而属于民间管理的体育健身场地,数量占总数的44%,面积却只有15.7%。这一类的大概就是楼顶天台足球场之类的场地吧,数量不少,但面积很小。
德国人的足球发展计划里,就有非常明确的建设足球场规划。而且一个孩子参加足球俱乐部的训练、比赛一年只大约只需要人民币400元。而现在北京普通的少儿足球培训,10节课就要1000元,如果是单独训练,价格还要翻一倍。
不久前大热的电影《星际穿越》,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人类重生后的太空站,进入的镜头居然是在太空中的棒球赛,可见运动的理念是深入美国人的骨髓,美国几乎处处都有人在打棒球。
中国要发展足球,仅仅靠口号和政策远远不够,从数据看,最需要的是更多、越来越多的球场。
(本文来源:腾讯体育,原标题:过去十年只建了7100个足球场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