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令枪一响,黄金万两。据广州市体育局估算,成本2000万元的广州马拉松,只要跑起来,就能撬动8000万元的直接收益,并赢得更重要的城市品牌价值。政府、赛事运营商、企业和参赛者共同操办了这场体育盛宴。
运营商:发令枪一响,黄金万两
广州市体育局副局长、广马组委会秘书长李志强掏出一叠A4纸大小的“账本”。
2014年的广州马拉松,办赛经费要2000万元。可广州市政府才掏了500万元(仅相当于中央电视台的直播费)。其余1500万元(包括约160万元的报名费)由赛事运营商——— 香港上市公司智美控股集团承担。
李志强掰着指头告诉记者这些钱花在哪儿:
奖金100多万元;安保、饮用水等赛事服务费200多万元;3次政府招标采购(涉及A字牌、水马和铁马及起点、终点相关场地搭建费等)近91万元;特邀选手花费(往返机票和住宿等)50万元左右;重要媒体的合作、卫星信号、转换器等领域的开销也要几十万元;……
广马第一年的时候,没赚钱。
但今年8月19日,在方正证券主办的体育产业专题交流会上,智美集团执行董事、副总裁沈伟说,“第二年我们就开始盈利了”,而“今年整个招商情况非常好,因为它的价值已经逐步体现。”
发令枪一响,黄金万两。这笔钱的大部分都钻进了智美控股集团的腰包。智美集团公司的注册地在开曼群岛,赛事运营是主要业务之一。除了广马,该公司还拿下杭州等多地马拉松的运营权。智美赚了不少。
该公司中报显示,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,以马拉松和龙舟赛为主的赛事运营,毛利润由70万变为4690万,上涨63.6倍,毛利率(毛利润与销售收入的百分比)也由31.6%增加至65.8%。
据称,毛利率骤增,一是因为2014年上半年举办了更多的赛事活动,在量上有很大的扩张;二是由于举办类似活动的经验不断丰富,成本控制更有效率。
赞助商:看重广马的影响力
这盘生意的重头戏是招商。
赛事的冠名费、赞助费以及广告费利润丰厚。“我们首先拿的是马拉松的直播资源,我们跟央视买断,只要在央视5套直播的马拉松都由我来运营”,智美集团执行董事、副总裁沈伟说。
在他的眼里,运动员、教练员,就是导演和演员,“马戏团的小动物”,运营商的任务就是把他们的表演、比赛中的表现,包装成能卖出价钱的东西。
智美的主要客户就是各级赞助商。
首届广马,赞助体系共有4个等级,分别是首席赞助商、钻石赞助商、白金赞助商以及供应商,价格则对应为1500万、1200万、600万和200万。
据媒体报道,从去年开始连续两年冠名广马的广汽丰田,冠名费已经达到1500万的标准。而除了广汽丰田,广马还有10家赞助商。
“对企业来说,赞助马拉松,收获还是很大的”,华师体育科学学院教授谭建湘解释企业热衷赞助马拉松的原因:有些运动项目,老百姓更多的是去看、去观赏,但马拉松是既有观赏价值,更具有群众的普遍参与性,就更加凸显了马拉松的商业性。赞助体育项目,最重要的是看这个项目的影响力。
马拉松毫无疑问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大项目。“临近比赛时铺天盖地的宣传,道路、媒体、网络宣传更是多样。”谭建湘说。
今年是广汽丰田为广马提供冠名赞助的第2年。智美赛事运营公司总经理宋鸿飞举例,第一年,智美给广汽丰田1000个跑步名额,他们没有用完。今年,给了2000个名额都不够。因为广汽丰田把广马的跑步名额作为客户回报,提供给自己的客户。
政府:为什么热衷举办马拉松?
如今,城市中的长跑爱好者越来越多,特别是一些白领已经成为马拉松比赛的重要群体。
“体育产业刚刚开始”,沈伟认为,人均GDP在5000美元以下时,体育赛事还是在观赏性阶段;随着经济发展,中国人均GDP规模已超过5000美元,甚至在沿海发达城市已接近中型发达国家水平,因此体育从原来的观赏型开始进入参与型和体验型。今年广马网上报名人数近5万。组委会首次用电脑抽签来确定参赛者:总体中签率不足35%,迷你马拉松的中签率只有29%。
李志强说,明年,广马参赛名额还会增多,预计会有3万人。收入的“大头”被赛事运营商智美集团赚走后,广州仍要财政补贴。今后办广马的经费则将主要依靠市场提供,“不断压缩政府投入经费的比例”。
李志强表示,广州跟智美集团的合同期是3年,今年合同到期后,广州就会向社会公开招投标,为的是投入更多经费,“提高广马档次”。
政府为什么热衷举办马拉松?
广州市体育局曾做过调研。一场广州马拉松赛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约8000万元,投资收益比是1:4,还带动了旅游、购物等产业。此外,更重要的是品牌价值。
昨日上午,广州市副市长王东告诉南都记者,办广马经济因素不是政府主要考虑的,“政府做什么事情不能光看钱,广马在客观上会对体育产业带来一些拉动,但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。”政府办广马的主要目的还是打造城市名片,提升城市形象。
原标题:谁赚得盆满钵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