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年清华求学,古力选择了他喜欢的历史系,作为一名学生他只是历史的旁观者,然而作为一名棋手,他则是中国围甲史上一位特殊的见证者——唯一亲历围甲20年的现役棋手。
中国围棋甲级联赛始于1999年,最初听到联赛成立的消息,16岁的古力最开心的是可以经常回家了。“我是重庆人,之前每年只能回家一两次,有联赛后就能经常回家,这肯定是好事,”古力说,“第二感觉是围棋也走向职业化的第一步,当时有联赛的概念都是甲A(足球),围棋团体赛一年只有11盘棋,联赛至少有18盘棋,每多下一盘棋对我们当时的成长是帮助很大的。”
比赛增加的同时,像古力这样的小将也有了更多一战成名的机会。围甲之前的全国男子围棋团体赛(甲组),比赛是根据等级分和段位的排名来定台次,所以低段的年轻棋手很难有机会和成名大腕对弈,围甲的出现打破了这样的禁锢。
围甲首赛季,年仅16岁的古力四段在出战的第四场联赛中,代表重庆队对阵中国围棋“七小龙”之一、上海队名将邵炜刚九段,在当时的围棋圈内,这场较量看似并没有太多悬念。说起这盘棋,久经沙场的古力,嘴角里的笑仍带着掩藏不住的骄傲,“我之前是三连败,本来教练准备把我换下来,但最后还是信任我,结果第四场我赢了从来没赢过的邵老师,上海队当时是绝对的霸主,邵老师是国内数得着的人物,所以我信心就逐渐起来了,后面整个联赛我出场10胜8负,成绩还不错。”
重庆队最终在围甲元年以局分的微弱优势力压上海夺冠,有了冠军奖金,古力买了人生中第一部手机,“当时爱立信有一款翻盖手机,刘德华打广告的,当年拿了冠军就买了一个,感觉16岁就有手机还是不太一样,跟同龄人相比还挺有优越感的,哈哈哈。”
“围棋比赛靠奖金,能拿冠军会生活好一点,但有了围甲联赛后,那些夺不了冠军,但成绩也还不错的,他们的收入也就稳定了,这就让这个项目的发展可持续性强了。围甲能够养活更多的人,孕育了希望,自然学棋的,走职业道路的也会多,”古力说。
伴随着重庆称霸围甲的五连冠(1999至2003),古力也成长为联赛中的“常胜将军”,2003年联赛19胜2负,2004年20胜2负,高达90%以上的胜率至今只有他和常昊达到过。经历了围甲的历练,两人不负众望让中国围棋重返巅峰,常昊2005年拿下应氏杯冠军,打破了中国围棋五年的世界冠军荒,接着古力2006年登顶LG杯,收获了职业生涯首个世界冠军。之后的岁月里,陈耀烨、周睿羊、唐韦星、芈昱廷、柯洁等青年才俊,先后从围甲中脱颖而出,最终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。
围甲为何能不断走出年轻的优秀棋手,8获世界冠军(国内最多)的古力认为有两点:一是收获信心,二是受益改革。“我以前跟前辈下还觉得有差距,但在围甲跟他们切磋后,从输到赢,就逐渐积累了信心,我觉得棋手就是‘我不怕你’的时候,更容易发挥出水平,如果你畏惧对手,觉得人家下每手棋都有道理,要赢就很难,”
“围甲这些年的改革,比如引入外援、扩军、摘牌制度等等,今年又加入了女棋手。我个人觉得2005年设立主将制很重要,这个制度我印象中是因为当年要强调高水平选手之间的对阵,因为当时中国围棋整体世界成绩不太好,就希望有更多高水平选手间的切磋,让中国棋手进步,主将制设立后,我记得没过几年中国棋手成绩很好了,我觉得这个应该得益很大。”古力说。
20载围甲风云变幻,古力也身在其中起起伏伏,感受着时光荏苒。上赛季起,古力就开始兼任教练和队员两个角色,2018赛季随着在重庆队执教19年的老教练杨一卸任,古力在队中将承担起更多教练的责任,对于35岁的他来说,是否该刀枪入库,放马南山?
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。”在围甲新赛季的开幕式上,古力作为棋手代表用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《破阵子》给出了回答,道出了自己这一代“80后”棋手的心声——“其实我们还没老!”
“辛弃疾当时告老还乡,无法为国效力,但他心不老还想战斗。我用这两句词,意思其实是我现在战绩不太好,没有机会在世界大赛上,但真的很想跟柯洁他们并肩作战在世界赛场上。我见证了整个围甲的成长,我希望自己或者80后不要在这个时代谢幕,希望再坚持久一些。下围棋还是最快乐的,作为棋手,求胜是本能,现在战绩差了,可能大家觉得我这个老棋手有点差,但我内心上还是不服输的。”20年前,青春年少的古力在围甲凤鸣冲天,如今虽已鬓生华发,希望之火仍在心中。
由于要兼顾学业,古力这两年经常要来回在赛场和校园奔波,有时这边刚下完比赛,就得赶回校园去,心力难免有所不济。不过令他欣慰的是,再努力一把,明年就可以毕业,“学业结束后,再把心思放回棋上,应该会很有帮助。等我毕业我会回来的!”
本文转载自新华社,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,原标题:少年昂扬 我心未老——古力眼中的围甲20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