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盘比赛先拿到4局一方获胜、取消占先和擦网重发…这些过去总被提及,却从来没有人认为可能实现的举措,将真正被提上讨论的议程。
ATP将来未来几周内投票决定,是否在今年11月举行的米兰“新生力量总决赛”中,试行这一系列潜在的改革方案。这一系列改革方案的初衷,自然是要加快节奏,让比赛显得更加紧凑和富有吸引力,以应对市场化特别是电视转播的需要。
其实,每当出现一个超级长盘的比赛之后,关于赛制改革的呼声就会甚嚣尘上,比如2010年温网首轮,伊斯内尔和马胡决胜盘大战138局;2012年澳网决赛德约科维奇和纳达尔鏖战近6个小时等。这些比赛对于双方球员和现场观众而言,无疑都是一种煎熬,对于电视转播来说更是一场噩梦。另外,比赛的精彩程度是否需要用时长来衡量本身也很值得讨论。
当然任何改革的前提是,不能让比赛的精彩程度大打折扣,也不能让公正和公平性受到损害,所以试行显得非常必要。而“新生力量总决赛”是去年年底ATP重点推出的一项新赛事,对于提拔新人以及ATP未来的改革与发展至关重要。根据规定,只有在这一年里表现最出色的八位21岁以下选手才有资格参赛(包括积分前7和一个外卡选手),而且这将是一项只有奖金没有积分的赛事。
所以,如果试行新的规则,没有哪项赛事比“新生力量总决赛”更适合了,一方面,它是由ATP发起和主推的新赛事,参赛选手又是将来受改革影响最深远的一批人;另一方面,没有了积分的约束,可以减少因此带来的争议,更加心无旁骛地检验改革的效果。
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中最主要的几点包括:取消发球擦网重发;平分时由接发球一方决定发球区,然后在下一分采取“突然死亡法”,这意味着取消了“占先”,每一局最多只有一次平分机会,这一举措在大满贯外的双打比赛中早已实施。
其它破有争议的改革方案还有,从三盘两胜、每盘先拿六局的一方获胜,改为五盘三胜、每盘先拿四局的一方获胜。这在不改变每场比赛的总局数的前提下,让左右比赛的关键局数显著增加。这种被称作“FAST 4”的赛制也曾在一些表演赛上试用过,但毕竟是尝试阶段,现在对其效果下结论还为时过早。
其他进一步压缩“垃圾时间”的改革提案包括:让主裁将赛前热身时间限定为10分钟,前世界第一麦肯罗甚至建议,赛前的场上热身应当全部废除;还有进一步严格限制分与分之间的间隔(巡回赛25秒,大满贯20秒),很多球员都有过拖延发球时间的“恶习”,费德勒就曾批评这种习惯“一点都不好”。当然也有人提议,主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应对这一规则,特别是一些非常艰苦的比赛,比如双方已经打了四五个小时,体能完全透支的情况下。
事实上,不只是针对电视转播的需要,即便是对于那些铁杆网球粉丝来说,有时候比赛的时长也超出了他们的忍受范围,所以改革看起来已经势在必行。英国戴维斯杯队长莱昂·史密斯就曾建议,戴维斯杯的单打比赛应该从五盘改为三盘,“对支持者来说也是一件好事,”史密斯说:“想一下那些周末来看比赛的孩子们,五盘的比赛对他们来说实在太长了。即便是那些死忠硬地粉,9个甚至10个小时的比赛长度也是一种煎熬。”据悉ITF已经听从了这一意见,预计在今年夏天投票决定是否采纳。
甚至,有人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设想,就是模仿板球运动的“Twenty20”赛制,推出“超级抢十”,即每场比赛只打一个“抢十”,力求一项赛事的所有轮次都在单日内完成。这样的做法必然更强调发球和进攻,让比赛更加紧凑,但几乎是对现有规则翻天覆地的改变,可能彻底推翻当下网球的格局,估计短时间内很难提上讨论议程,但不失提供了另一种发展的可能。
尽管现在这些方案都还在酝酿的初级阶段,但今年在米兰的试行结果,很有可能影响ATP未来几年的改革计划。从历史来看,每一次改革都是伴随着争议,支持和反对的一方都各执一词,当然,也不是每一项改革在最后都被证明是正确的,但好在ATP有紧急叫停的自我“纠错”机制,比如2007年ATP曾经在部分巡回赛中试行的小组循环赛,就不幸中途夭折,并未对这项运动带来什么负面的影响。
但更多改革尽管开始也引发了一定争议,但最后还是经受住了考验,被认为是有利于运动发展的有力举措,比如抢七、引入鹰眼、积分改革等举措。网球若不尝试改变以应对时代的需要,可能影响的将是这项运动的长远发展,以及在未来社会的立足之地。史密斯的一番话或许是最好的态度:“ATP和ITF都在鼓励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寻找更多的发展出路,大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,那就是什么样的改变才是对这项运动最有益的。”
声明:本文转自ATP世界巡回赛,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,原文标题:ATP酝酿大规模赛制改革 压缩时间再出狠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