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当前大热的IP,大多是小说、影视、明星或者游戏,如今体育IP也呈百花齐放之势。在万亿市场规模的驱动下,体育IP的商业价值受到市场关注,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,更多新玩法也打破了原先的产业格局。
中产阶层的壮大和代际更迭推动了国民消费的升级,大众对体育赛事的需求量也呈现上升趋势。各路资本相继涌入,布局产业链各环节,体育IP得到更广泛的关注。在政策、需求与资本的合力下,中国体育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
从品牌溢价上来说,未来中国的体育产业将以超级赛事IP内容为商业核心。目前,NBA、欧洲杯这类顶级IP的影响力越来越大,在国内市场上也形成以中超、CBA、中网为代表的几大赛事品牌。据福布斯2015赛事品牌价值榜的数据,NFL超级碗品牌价值5.8亿美元,夏季奥运会3.48亿美元,国际足联世界杯2.29亿美元。早前,《体坛周报》评选出的“中国十大最具品牌价值赛事”,中超估值超过6.5亿元人民币,CBA不低于3.5亿元,中网不低于3亿元。
在体育产业大发展的趋势下,资本的涌入速度与规模正在进一步增长,助推了体育与泛娱乐产业链的跨界融合。今年1月,体育之窗投资知名泛娱乐公司掌上纵横,业内人士表示,两家公司将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,深耕体育赛事、场馆、体育迷、周边衍生品及服务等多维度业务,拓展体育IP的变现途径。有分析认为,借助专业的体育运营商资本进军体育产业,是掌上纵横获取体育IP,打造跨界多领域泛娱乐生态的有效路径。
巨头圈地背后的盈利痛点
2015年,腾讯以5亿美元签下NBA的5年网络独家直播权;乐视4亿美元包揽三年香港英超版权;PPTV2.5亿欧元拿到西甲5年中国版权;体奥动力更是以80亿人民币拿下5年中超版权,这些高昂的版权费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,这股席卷中国体育产业界的IP热潮,正在颠覆人们对于体育IP商业价值的想象力。
然而体育产业核心环节的盈利能力普遍薄弱,中国近80%的产值均由体育用品贡献,体育赛事产值不到10%。年均16亿的中超版权也没能创造出盈利神话——在2015赛季,中超转播的收入不过7000万—8000万元。
在依赖于产业环境的体育IP消费上,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甚大。美国2014年体育产业产值4410亿美元,占GDP的3%;中国2014年体育产业产值3136亿元(约500亿美元),占GDP比重仅为0.6%。对于体育赛事的付费模式,乐视体育战略资源副总裁于航认为目前还面临挑战,即国内消费者在思想观念的转变速度和大家预想的有一些距离。
发挥价值还需玩法创新
与网文、影视作品的视觉接受途径不同,体育IP的粉丝群体基本依赖于现场或直播平台。伴随着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崛起,越来越多的粉丝已经不能满足于传统电视平台的信息接收,更具粘性与趣味性的玩法正在互联网平台上脱颖而出。
中网总经理张军慧认为:“传统体育产业的玩法,体育项目的主要收入来自版权、门票、赞助、衍生品四项;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基于传统四项的衍生消费以及版权的高附加值有很大的想象空间。”
除了变现渠道的拓展,用户体验的升级也很重要。掌上纵横旗下的社交众筹平台娱乐合伙人,正是借助移动互联网,在2016中超联赛国安主场打造“工体十号包厢”的全新观赛体验,通过微博交流、网红直播以及竞猜比分等方式与球迷、粉丝进行实时互动。
并邀请资深球迷、网红主播、漫画达人等共同参与看球、评球及竞猜,享受“舌尖上的足聊”。娱乐合伙人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创新,将单纯的体育赛事观看变成了趣味十足的体育综艺节目,突破了以往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。
除去足球、篮球等体育赛事,年轻人最喜欢的电子竞技由于同时具有大体育、泛娱乐与互联网的属性,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。体育与游戏的跨界结合,为体育产业踌躇不前的变现困境提供了新思路。阿里在4月份新成立了电子体育事业部,并启动全球范围的电竞赛事WESG,万达王思聪的普思投资早已涉足电子竞技,为体育赛事的互联网玩法创造了无限可能。
体育IP价格的水涨船高让人们对行业未来燃起无限希望,但不得不承认,我国的体育产业市场化才刚刚起步,完整产业链的开发正在探索中。当然,越是看不清楚,越要厘清体育IP的核心价值和投资机会。业内人士认为,拥有丰富产业形态,并且能从体育产业辐射效应中获利的商业模式,目前看来稳定性和盈利能力将会更强。
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网,图片来自网络,原标题:体育IP商业价值暴涨,掌上纵横探索跨界新玩法